“网瘾”是如何产生的呢?
作者:元天赋测评网 2020-06-18 11:49:48 心理健康

瘾,泛指浓厚的兴趣。

人们把长时间浸泡在网上冲浪的行为认定是“网瘾”。按照字典上给予的意思来理解“网瘾”,可以翻译为对上网这件事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给“网瘾”润色一番,不知道会不会更容易被人接受,尤其是父母们。

“网瘾”是如何产生的呢?

关于孩子玩游戏的分析解释,在不“遵守”规则的好处中已有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一个孩子,他在功课上绞尽脑汁、施展拳脚,把面前的难题一一解决,这无疑会带给他成就感,增长自信。如果他一直在书桌上战斗了好几个小时,拒绝吃饭,喝口水都是在浪费时间,此时家长是不是会担心孩子成为了一个书呆子?书呆子也是一种“瘾”,只不过这种“瘾”好像使人产生区别于网瘾的愉悦感,拥有这种感受的受益者是这些孩子的父母,这时父母应该会有一种幸福的烦恼,到底该不该劝阻孩子停下来休息呢?

相比之下,如果这个孩子整天游手好闲、玩物丧志,他在游戏上攻城伐寨、大杀四方,升级做任务,同样不吃饭不喝水,我估计父母们会毫不犹豫的上前制止,这几乎是本能的反应。

这里我会有一个疑问,同样是“瘾”,为什么父母在对待孩子学习上的“瘾”和游戏上的“瘾”却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我个人认为是价值信念的区别。孩子努力学习,这符合父母们的心愿,符合社会进展的规律;而游戏会被认为精神世界里的罂粟,如白蚁侵蚀内心,在一些父母眼里,它就应该彻底废除,关进黑暗的牢笼。

那么,“网瘾”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网络世界是虚拟世界,虚拟世界的好处在于人在这个世界的掌控感更高更强,能获得在现实世界里难以获得的自由。由始至终,我都相信一个真理,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孩子模仿大人用勺子吃饭,他会笑;跟在大人后面一起跑步,他也会欢乐;用蜡笔画出太阳、蓝天、花朵与绿草,他同样很开心。但有一天,这个孩子从学校回来,他可能是有些累了,课本上的知识他没能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自然就难以完成,如果这时父母没有询问孩子选择把自己的认知感受强行附加在他身上,用指责、谩骂、伤害躯体的方式替代共情孩子的感受、耐心陪伴,我想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会从中获得支持与帮助,他被迫做出撒谎、讨好和隔离的动作来躲避狂轰乱炸。

“网瘾”是如何产生的呢?

孩子面对学业,他感到无力,而父母也只会盲目打压,心理上的压力使得喘息的空间愈来愈少,背后的峭壁深渊成了孩子最后的选择。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想长时间待在游戏里。时差错乱,饮食不规律,精神萎靡,脸上总是挂着彻夜未眠时才有的干瘪与倦怠,空洞的双眼失去了往日里的灵气,走在人群中如同一具僵尸。“网瘾”带来的问题与烦恼难道他们真的感觉不到吗?难道他们不想和周围的同学一样,在篮球场上挥洒青春热血,为成年后的生活增添快乐的回忆吗?他们当然知道,只是外界冷若冰霜的批判与拒绝使得他们感到迟疑、焦虑、恐惧,他们期待的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傻傻的关切,这是他们所向往的,就像小时候学脚踏车一样,父母会扶着车尾,为我们前进的每一米而欢呼雀跃,眼里全是爱。

所以,当孩子卡在一个类似于“网瘾”的节点上,父母是否可以放下先入为主的认知信念,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担忧与烦恼,理解作为学生的不容易,作为孩子的艰难。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那个阶段过来的,谁都有叛逆、执拗的经验,也都过来了,所以,学会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有自己的想法与目标,相信他有能力去实现,而父母需要做的仅仅只是适时给予他们指引与帮助,还给他们自由的同时也给父母得以喘息的机会。

每个“瘾”背后,都有“一个愿打,一个不愿挨”的凄惨经历。好心“劝告”极可能会被当做逼迫而拒之千里,善意不是无休止的给予,而是你情我愿的帮扶。


  • 社交恐惧症易怒症九型人格无性婚姻爱情挽回心理测试心理咨询职业价值观职业性格产后抑郁心理学抑郁症测试焦虑症倾诉自愈能力
  • 友情链接 家长学院教育网站导航中华书画网世界儿童文学网学习力教育中心校园文化建设学习力教育智库现代家庭教育意志力教育中国营销策划网时尚休闲中国民俗文化网中国珠宝文化网中国刺绣网中国企业培训网中国VI设计知识网中国爱情文化网中国酒文化网宝宝成长网中国瓷器网雕塑设计艺术教育趋势研究名模期刊科幻选刊八卦晚报校园文化建设政府画册设计策划特色网站导航天赋教育前沿邂逅时尚互联网与科技娱乐要闻军事历史文化达人头条广告设计知识艺术网站导航中国书法网中国油画网中国书画交易网中国艺术传播网经典语录大全学习力测评网线上艺术品收藏证书查询奇趣世界时尚潮流网要闻时刊明星夜话乡村振兴研究艺术品收藏证书查询中国艺术收藏投资网美女明星图片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天赋教育研究中心性感美女图片欣赏文玩收藏投资知识客户数据营销油画定制网教育管家顾问梦想方程式宝岛期刊家庭文化建设家风建设致富经风雅鹤壁时尚文化中国兰花网中国典籍中国诗词鉴赏古诗文赏析